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惠方法:“报团转型”

发布时间:2024-10-28 09:40:20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浏览量(158) 点赞(0)
摘要: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相较于大企业雄厚的技术、人才、资金、数字化基础,中小微企业在经历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之后面临生存问题,转型压力巨大,中小微企业就我国国情在稳经济、促发展、强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只有中小微企业转型成功,才是中国工业真正转型成功

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相较于大企业雄厚的技术、人才、资金、数字化基础,中小微企业在经历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之后面临生存问题,转型压力巨大,中小微企业就我国国情在稳经济、促发展、强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只有中小微企业转型成功,才是中国工业真正转型成功。

中国目前有4800万中小微企业,它们的数字化转型是中国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全国税金的50%以上,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1.png


一. 中小微企业面临三大生存问题

1、规模小,风险大

  中小微企业规模小且大多处于产业链末端,市场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情况下,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地区冲突、供应链卡滞等冲击下。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远低于美国的7年和日本的12年。近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其中90%都是中小微企业。

  2、创新弱,经费少

  根据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商学院2017年的调查,有超过三分之一中小微企业认为自己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在2015年更是90%小微企业无创新活动。随着近些年人力、原材料、用地、房租、物流成本持续上涨,中小微企业在创新方面能力不强、投入不足,举步维艰,缺乏可持续的内在创新驱动力。

  3、融资难,技改窘

  据有关研究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只占银行贷款总额25%,仅有12%的中小微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广大中小微企业难以覆盖。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努力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供给,但高成本、高风险、可抵押价值小,仍然阻碍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进程。由于财力弱、融资难,中小微企业在技改时顾虑重重,很难敢于也难以承受大的投入。


二. 中小微企业存在四大数转困难

 调研表明,当前广大中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但普遍面临人才不足、基础薄弱、经费短缺等难题。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进退两难的困境。

  1、基础薄弱

  中小微企业软硬件等IT基础薄弱,从客观上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据统计,现在中小微企业办公网络平均覆盖率到89%,关键工序数字化装备应用比例为45%,设备联网率仅为35%,生产过程信息系统覆盖占比也只有40%,仅有10%左右中小微企业实施了ERP。中小微企业在网络、设备、信息化系统等资源配置方面基础薄弱,投入不足。

  2、人才不足

  由于缺乏数字化转型人才,中小微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缺少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中小微企业只有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面对数字化转型机遇,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IT、OT人才支撑,企业内部甚至没有了解自身产品原理的人,只能依赖外部智力资源,被动应对。

  3、资源短缺

  由于对数字化转型存在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等顾虑,在捉襟见肘的资金面前,中小微企业往往持保守观望的态度,对他们来说,数字化资金、数字化软件/硬件、数字化管理人员、数字化运营经费等都属于稀缺资源,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高门槛和拦路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资源短缺的窘境。

  4、路径迷惑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目前基本上是“百花齐放”“千企千面”,每家曾经做过某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某种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方法”,三阶段法、五阶段法、八阶段法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这些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往往是针对有实力的大企业而设定,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方法论和支撑手段,却一直鲜有具体论述。

2.png

三.中小微企业实现“抱团转型”的思考

1.中国工业企业构成及转型重点

央企、国企、民企的参天大树数量大约在数千级别,“草灌乔”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约为4800万,构成了中国工业最大红利。数千级别参天大树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而数千万级别“草灌乔”型企业真正转型升级,才算完成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独具特色的“草灌乔林”工业生态,决定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形成“抱团转型”的新思路。

2.大企业模式不适用于中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不可能用一个一个做项目的模式来做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项目的模式只适用于大企业——需要启动对企业的调研,搞清楚企业的业务运行情况、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诉求,同时还要定制开发软件,进行现场实施等。没有一两百万资金投入,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基本上没有意愿来做这类项目的。

3.“抱团转型” 思路及可行性

园区与产业集群紧密 “互嵌”,其中企业具有同类产品和同一区县的属性。这使得它们业务问题相似,且因地域相近,“看样学样” 极为方便。考虑到中小微企业的成本限制,可基于低成本的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和数据采集器等产品化、轻量化技术组合,针对园区与集群企业特点制定解决方案。可以先做好一两家示范企业,利用 “看样学样” 的示范效应,带动园区与产业集群中的大量企业,从而实现 “抱团转型”,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四.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工业软件

 目前中小微企业应用工业软件的模式有:

 自研软件,对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来说,基本上这是难以实现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和软件开发人才,没有任何内在动机来开发自主工业软件。

 外购软件,如果企业的营收效益特别好,中小微企业也是应用工业软件的主力军,例如国外只有几十人的手表企业、模具企业、刀具企业等。但是,中国的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效益都不是很好,很多企业行走在亏损的边缘,因此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工业软件。

 免费软件,有些工业软件供给侧企业采用了某些互联网企业的软件应用模式,即软件本身免费,但是附带推送其他的需求侧企业有可能用到的产品广告等内容,通过广告盈利来弥补工业软件的开发成本。

 订阅式软件,在近几年,很多工业软件公司已经转向订阅模式。用户不需要一次性买断软件某个版本,而是可以订阅使用某个软件的某些功能,软件安装在工业软件提供商的服务器上,通过云平台或Web方式远程使用,一直使用最新版本软件。华天、数码大方、新迪等公司现在均提供基于云的中小微企业工业软件解决方案。

 工业APP,具有“小,快,轻,灵”等特点。基于某种云化的平台(诸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通用设计软件平台、生产管控平台等),开发颗粒度较小的、基于微服务组件的工业APP,以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某种应用场景。开发工作可以由需求侧企业自己完成,或由平台企业协助需求侧企业完成。 

3.png

五.小结:

中小微企业彼此紧密相连,从园区到产业集群,从供应链到产业链,形成地域和空间的 “命运共同体”,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产生 “集群先行效应” 和 “看样学样” 效应。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有独特路径,应特殊考虑,利用低成本技术给出方案,通过 “看样学样” 实现 “抱团转型”,数千万 “草灌乔” 型企业转型升级才完成中国工业升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感兴趣吗?

欢迎联系我们,我们愿意为您解答任何有关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难题!

您身边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专家】

搜索千万次不如咨询1次

主营业务:数据可视化,数字化平台,数字孪生定制,视频监控集成定制开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定制开发

立即咨询 13938202388